第245章 劫数(1/2)
凤宁抬眼看着皇后,眼神里没有迷茫,没有困惑。好像觉得皇后有此一问,是理所应当似的。然后又自责的低下头,扯着手中的帕子,长长的睫毛微微颤抖:“臣妇明白,臣妇若装做听不明白,那才真是犯蠢,把皇后娘娘当傻子哄了。生在靖王府这样的人家,谁又能真的简单无知,只是相比其它姐妹,臣妇更渴望活着。所以臣妇的生母告诉臣妇,事事要忍,不要与人正面冲突,忍一时之气风平浪静,万万不可因小失大,得罪了府里的其它姐妹。因为臣妇与生母皆是靖王府最不受宠的妾室和庶女,府里人人都不能轻易得罪,不然有得苦处吃。臣妇从父王要把臣妇嫁给威远侯时,就知道父王的目的不纯,臣妇不想让父王如愿,所以臣妇任性的选了九千岁。
还好九千岁待臣妇真的好,所以臣妇从不曾后悔自己的选择,别人眼里的幸福臣妇不知道,可是臣妇知道自己的幸福,这过日子就像穿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明白。臣妇感念九千岁的爱护,并且臣妇慢慢的爱上的九千岁,爱到不计较他的过去,他的身份,他让世人不耻。只是想好好的陪在九千岁身边,其它的臣妇全不在意。
臣妇知道求九千岁帮臣妇,确实会给九千岁造成困扰,可是皇后娘娘,您觉得在亲人的生死面前,臣妇能顾得这么多吗?臣妇是很自每亩,想得到一切,可是臣妇真的没有让九千岁投靠靖王的意思。臣妇相信,像九千岁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臣妇,而改变他的忠心,他的信念呢?还请皇后娘娘恕罪,臣妇因一已之私,连累了九千岁。”
凤宁说的真诚,其实本来凤宁内心深处就是如此想的。凤宁相信,皇后就算不会全信,至少多多少少信一些。而且皇后要见自己,除了授命于皇上,凤宁不觉得还有其它人能请得动皇后。皇后端庄大方,不可能闲到管一个太监的家事,除非干系到国家大事。皇上不希望九千岁与靖王搅和在一起,可是他自己又不全信九千岁,那九千岁到底要如今可自处呢?虽然早知道把念儿养在身边,会带来诸多不便,会给九千岁添麻烦,可是凤宁真的不想后悔,不想让玉侧妃死不瞑目。只能让九千岁被自己连累了,凤宁真的很感激九千岁,感激这个为自己做了许多事的男人。
皇后还真让凤宁打动了,可能许多人不会向自己说娘家的事情,不会说自己的生母,庶女最不愿意提自己不受宠的事情。因为人都要面子,正因为是庶女,所以更希望一辈子没人提庶女这回事。难得的是凤氏大方的说出来,而且说的情真意切,皇后想想也合情合理。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九千岁真的对凤氏有些感情,不然也不会如此帮凤氏。明知会让皇上误会,却依旧帮凤氏。不行,皇上若继续对九千岁处处提防,也许是正中了靖王的下怀,靖王此人一向狡猾,又恶毒。挑拨九千岁与皇上之间的关系,也完全符合他怠
皇后突然想通一点,连带着看凤宁的眼神也柔和了。皇后也怕皇权让靖王夺去,虽然在皇后眼里,靖王根本不可能夺到,可是眼下靖王有子嗣,可是皇上没有一个儿子。这没有继承人,可是皇上的硬伤。皇上好男风没有错,有错的是,皇上居然不爱碰后妃,这样如何让皇室开枝散叶呢?
心软归心软,皇后与皇上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切有碍于皇权的事情,皇后都不希望他发生。特别是九千岁,这么多年为皇上做了多少事情,手里捏了多少权势,朝中明里暗里,又有多少他的人脉。皇后可不相信,九千岁只有一个东场,只是一个得脸的太监。“宁妹妹确实不容易,本宫知道你的难处,可是出嫁从夫,宁妹妹也该多为千岁爷想想。殊不知,九千岁的权利来自于皇上,若宁妹妹忘记这一条了,就真正的连累九千岁了。”
凤宁低头,恭敬道:“皇后娘娘教训的是,是臣妇太自私了,可是臣妇还是会坚持把念儿养在身边,等回府后臣妇就求九千岁让臣妇带着弟弟到庄子上去住,这样就不会让九千岁为难了。”
皇后想想,去庄子上也不错呀!皇后觉得依皇上的性子,哪怕凤氏去庄子上,皇上一样会不高兴吧!对了,还有那个云公子,在宫里无法无天,今日要这个,明日要那个的。折腾的没完没了,皇后虽然不用他来请安,也不想承认他的身份,可是这么折腾,不是明摆着与自己过不去吗?皇后见过不要脸的,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以前觉得九千岁无耻,可是现在看来,九千岁算是高义了。在皇上身边并无一丝不臣之心,更是劝着皇上繁衍子嗣,更重要的是,九千岁一心辅助皇上,当初还在后宫帮自己算计太皇太后。
正因为与九千岁交过手,皇后才明白,九千岁绝不是贪权之人,更不甘一直留在皇帝身边。也正因为认清这一点,皇后再对上冰冷的九千岁,明显没那么敌对的。而且事实也证明,九千岁确实不同于寻常的太监。反倒是皇上,这么多年了,依旧不知悔改。也许这就是根子里带出来的,太皇太后必定也清楚这一点,不然当初不会扶着皇上做上皇位,就是料定了皇上将来子嗣艰难,有利于靖王继位。
皇后觉得,这后宫就像一个巨大的圈套,把所有的人全套进去,看着这些人在其中挣扎,痛苦,算计。皇后无奈一叹,自己又何尝不在其中,让人利用,让人算计呢?如果不是为了娘家,皇后真不愿意有子嗣,不希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