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章:谁之机遇(六)(1/2)
……,……
次日大朝会,元子攸在太极殿接见众臣,一反常态的议起了政事。他拿出高道穆的奏疏,对群臣说道:“前日御史中尉高卿上疏,奏请重设廷尉司直,案检御史所纠劾,以防有诬谤之事。疏至台阁,录尚书事上党王不许,然朕却以为可行。何者?廷尉掌天下刑辟及疑狱,本有覆问之权,若能当时稽检,则可及时科案,免去诸多牵延和磨折。”
“陛下!”中书令魏兰根手执笏板出列,向元子攸提出异议,“此事已由尚书台驳回,臣等位居中书,亦认为事非古始,不得滥设职官,因而附从尚书台的决议,陛下何必逆众臣之意呢?况且,今日乃朔望大朝会,国朝惯例,陛下但受群臣拜见即可,政事当在尚书台朝堂与诸位执事之臣相商。”
“廷尉司直乃高祖孝文皇帝所创,虽事非古始,却能交济时要,于朝廷大有裨益。若非宣武时为权臣高肇所撤,何至于劳高卿上疏重置?且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魏卿自以为可过之乎?”
“微臣不敢!”魏兰根连忙下拜谢罪。孝文帝乃元子攸的伯父,魏朝公认的圣明之君,元子攸把这位伯父搬出来,他魏兰根怎敢与之相较?
“至于大朝会的惯例,朕当然明白。然御史掌纠察百官,若有妄滥之举,众臣皆受其害。故须汇聚众议,广为咨询方可,”元子攸顿了一顿,提高声音宣示道,“众卿以为何如?”
“陛下圣明!微臣谨遵圣谕!”御史中尉高道穆、廷尉卿杨机执笏躬身,率先表示赞同。
中书令魏兰根被驳倒,两位相关部门的主官也表态赞同,众臣沉默片刻,绝大部分都躬身下拜。齐声赞道:“陛下圣明!”
“那么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元子攸望向众臣之首的元天穆,见他脸色铁青,心中在惴惴之余,却也有着从所未有的快意……就仿佛昨晚压着尔朱英娥的娇躯。肆意凌辱征伐那般的感觉。
当然,拂了这位权臣的意思,自然免不了要进行安抚。想到此节,元子攸收敛起心中的诸般思绪,如往常那般露出温和的笑容:“上党脸色不佳。可是最近劳累过度了么?得臣如此,朕心甚慰啊!今特赐布挽(一种代步工具,多赐予年老重臣),可安车出入大司马门。”
“臣虽烦劳,却还没有累到需要布挽的地步!陛下好意,还请收回!”元天穆语气僵硬,显然极为不满,“臣还有紧要公务在身,恕臣先行告辞!”
说完这句话,他袍袖一拂。径直离开了太极殿。
……,……
随着录尚书事、上党王元天穆的离开,众臣也纷纷相继告退,于是大朝会提前结束。元子攸既已扳回一城,对此也没有苛责。他留下御史中尉高道穆、廷尉卿杨机二人,请他们到太极东堂议事。假城门校尉、通直散骑侍郎元整,城门司马、员外散骑陆康,也被近侍告知前往太极东堂,在外间等候天子的宣召。
高道穆、杨机两人随乘舆到得堂内,不约而同的向元子攸致贺:“陛下今日当着众臣批驳上党。得以稍振朝纲,臣等虽无寸功,却也大感振奋。”
“这些套话就不用说啦!”元子攸心情不错,态度十分随意。“朕把两位卿家请来,是为了商议遴选廷尉司直的事情。”
“启禀陛下,此事早有成例在先。如今依太和故事,置司直十人,名隶廷尉,秩以五品。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即可。”高道穆回答道。
“高中尉之言,固为持正之道,微臣也很是赞同,”杨机拱了拱手,“但依据如今朝堂上的情势,似乎可以稍稍变通。”
“如何变通?”元子攸笑着问道。
“这是微臣的一点浅见。微臣以为,如今朝政为尔朱党羽所控制,常指使御史攻讦不愿附从的诸臣,气焰颇为嚣张。陛下选用廷尉司直,可优先择取曾与尔朱氏为敌、并且兼资文武之人充当,则必能勇于任事,抑制尔朱党羽的气焰。”
“曾与尔朱氏为敌?”元子攸脸色微变。他当然明白,哪些人曾与尔朱氏为敌,而元颢就是得到他们的拥戴,才能够在洛阳与河南盘踞两个多月的。
对于这些人,元子攸能够理解。他们当日选择了元颢,没有跟随他,是因为他乃是尔朱荣所立,也受制于尔朱荣派出的元天穆等人,可以说是尔朱党羽的招牌。然而,这些人毕竟反叛过他这个天子,其内情与杨昱、高子儒、还有面前这杨机大为不同,他在心理上一时难以重新接纳。
杨机见元子攸神情犹豫,离座跪倒在御床面前,继续为众人请命:“微臣明白,这些朝臣曾经与陛下作对,其罪颇为深重,理应废黜在家。然陛下身为天子,当有囊括四海之胸襟。且古人有言,使功不如使过,陛下既已赦免彼辈,如今又委以重任,彼辈必能痛改前非,尽职尽责,为陛下抑制尔朱党羽……此番情势,请陛下务必斟酌!”
元子攸沉吟了片刻,委实难以抉择。他看了看旁边的高道穆,决定问问他的意见:“高卿,当日你是第一个不愿附从元颢、从朕出狩河北的朝臣,你觉得杨卿此言可采纳否?”
“微臣认为可以采纳。”高道穆素来忠直,眼中若不得半点细沙,此刻却难得的理解了那些曾经从逆的叛臣。
“既然如此,那就依杨卿所奏吧!”元子攸下定了决心。
他待人向来颇为宽厚,此刻执念一去,忽然觉得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