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顺从中原(1/2)
崔朗解决了内部的不稳,将自己领地内各州以及各个藩镇都换上了他信得过的,忠诚于他的将领,以此解决了他的内部不稳的问题,但是虽然解决了内部不稳的问题,但是消除叛乱的同时,崔朗也消耗了不少的实力,与西蜀一样,他要消除这些不利的影响必须休养生息,而且内忧没了还有外患,明宏昌,刘信臣之辈任然没有消灭,崔朗的后方时常有被偷袭的危险。因此崔朗此时也不能北上,虽然此时坐镇中原的是一个他认为懦弱无能的人,但是他也不能北上,因为局势让他无法这么做。
而此时在杭州的明宏昌的日子比崔朗好过多了,明宏昌的内部没有崔朗这么复杂,虽然有个别将领有着骄横难治的特点,但是总体而言不会有大的叛乱风险。同时在他的东越国内,明宏昌也同样过着如同皇帝一样的日子,称孤道寡。但是他此时已经打定了主意,那就是侍奉中原,永远不做皇帝。明宏昌这个决定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的,明宏昌只有十一个州的土地,领土不如崔朗以及西蜀的广袤。但是此时他的实力足以自保。但是很难再有开创。因为崔朗实力比他强,如果崔朗内部不出现危机,那么明宏昌是没有机会的。而中原因为有着崔朗的阻隔,中原是无法攻打他的领土,只会联合他牵制崔朗。而与他接壤的另一个军阀刘信臣此时只占据五个州的领土,实力远远不如明宏昌,也不如崔朗,因此也只会联合明宏昌来对付他最具威胁的敌人崔朗。
因此可以说此事明宏昌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只要对付崔朗一个人即可,而且还有两个盟友,就是中原的大齐以及刘信臣,有了两个盟友,而且暂时可以说是牢不可破的盟友共同牵制崔朗,使得崔朗不能全力攻打自己,可以现在的他是绝对安全的。但是这样的安全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对中原顺从,或者说对中原俯首称臣。这样才会取得中原的信任与合作。对于这一点明宏昌是十分清楚的。有崔朗的存在,他或者他的子孙一统天下的可能性很小,只能是保境安民。因此这样的情况选择做皇帝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也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为了与中原保持联系,明宏昌不时进贡,而且在陆路断绝之后,该走水路,从海上向中原进贡。对此李义桢非常开心,赏赐给明宏昌不少的东西,作为回礼。
而此时坚定对中原俯首称臣的不止是明宏昌一个人,还有张建锋。因为张建锋此时处于四战之地,崔朗,吕岩,卫石,郑达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对他虎视眈眈,因此他也必须对中原称臣换取与中原的同盟。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张建锋也想采取进贡的方式,但是此时向中原进贡的道路其实已经断绝了而且可以说彻底断绝。崔朗那里通不过,卫石那里也通不过。卫石时常把张建锋向中原进贡的物品截留下来,张建锋几次派人去讨要,卫石也装作没有这件事。张建锋对此无可奈何,因为如果他与卫石打起来,那么吕岩,崔朗甚至西蜀都有可能乘虚而入。把他的地盘占为己有,这样对于张建锋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但是他也必须取得对于中原的联系,因此他下令疏浚在潭州至岳州的水道,以便可以使得大的船只可以通过,再由岳州至复州向中原进贡。
对于张建锋如此的行为,李义桢也同样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张建锋承认他作为皇帝的身份,同时承认他是大齐的臣子。李义桢最害怕的是他的大齐变成孤家寡人,没有人承认,现在两大诸侯都承认他的帝位,而刘信臣也不时进贡,表明他作为皇帝得到了这些诸侯的承认以及服从。李义桢十分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之中的地位,因而对于张建锋也是每次他进贡或者派使者来中原,李义桢也会回赐不少的东西。而这就使得张建锋有了牵制他四面八方敌人的牌。因为此时他是大齐王朝的臣子,是大齐王朝的长沙王。
看到张建锋的行动,卫石同样要表示对于中原的顺从,他在各个诸侯之中实力弱小,又处于一个交通要地,而且正好挨着中原。如果李义桢决定动手,恐怕他毫无还手之力。而卫石表示顺从的方法最与众不同,那就是亲自前往东都河南府朝见皇帝。在李义桢即位的第二年的正月,卫石亲自率领他的三百亲军押送这进贡的物品从荆州出发到东都朝见李义桢。这个举动是在他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是表示真正的顺从,而且可以得到中原的好感。而李义桢听说卫石亲自前来,那就更是高兴,一路之上都安排人接送,而且一路之上的驿站给他们准备了一桌又一桌的美味佳肴,务必以最高的礼节招待卫石一行人。
等到卫石来到东都,李义桢派宰相迎接他,安排他住在四方馆之中,同时李义桢亲自宴请卫石。卫石看到酒宴之上全是山珍海味,认为李义桢此人是一个纵情享乐,不思进取的人,那么他的威胁大大减轻了。同时而李义桢还在酒席之上封卫石为中书令,卫石也表示自己永生永世不会背叛大齐。过了几天,卫石上表说他要永远留在朝廷,不再回到荆州。李义桢本想答应,但是赵汉杰提醒他现在天下未平,只有卫石亲自前来朝觐皇帝,因此不能把他留下,而应该把他放回去使得诸侯归心。李义桢听从了他的建议,让卫石回去。卫石得到命令,连夜出发,一路之上马不停蹄,在驿馆也不做停留。而当卫石出发之后,李义桢却在其他大臣的劝说下后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