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九十二章(2/2)
而后慢慢向上,到她的耳边,笑吟吟道:“汲老头说了,幸好有殿下,不然,怕是连我的影子都见不到。他现在可不待见我,反是乐于见到你了。”呼出来的热气打到耳朵上,热热的湿湿的,暮笙禁不住偏了偏头,引来孟脩祎低低的笑声。知道她又在故意逗自己,暮笙没好气道:“若非陛下近日一下朝就不见人影,哪能将汲相逼成这样。”越说越来气,“奏疏堆了一大摞了,您究竟要不要批。”
孟脩祎满不在乎:“不是有你么?”横竖近来也没什么大事,她的皇后又是熟谙政务,她放心的很。
暮笙瞪她。孟脩祎笑眯眯道:“这天下是我的,我是你的,那么大晋自然也是你的,你的东西,你自当看好了。”
好一套……歪理邪说。
暮笙扭头,将陛下的脸揪得老长:“脸皮真厚。”
孟脩祎忙把自己的脸皮抢回来,抱着暮笙不吭声了。
毕竟是皇帝,把她说得生闷气就不好了,暮笙任她抱着,反手戳戳她的肩,问:“怎么不说话了?”
“昭儿。”孟脩祎有气无力地说道,“我做了个梦,梦见你冲我横眉怒视的那会儿。”
暮笙仔细分辨了一下,才知道她说的是她们认识不久的事。于暮笙而言,恍如隔世这四字是实指,是真真切切,就隔了一世。如此久远,暮笙都快要忘了。她嗯了一声,估摸着一时半刻陛下是不肯起身的,便干脆合了眼。
她显然是不怎么想听了,孟脩祎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紧了紧手臂,让暮笙紧紧地贴着她。
过了许久,直到麦荣恩忍无可忍地来唤,孟脩祎才恩赐般的起来,穿了衣裳,套上云履,慢悠悠地走出去。
用过晚膳,暮笙令人把那些奏疏都从建章宫搬了来,二人就在宣室殿一本一本的翻看起来。
大多都是些唠唠叨叨的琐事,还有一些郡守刺史问候皇帝身体安泰的。
这样的奏疏,她批了六七年了,从不见懒怠厌倦,但现在,孟脩祎就觉得这些奏疏格外碍眼,她偷偷瞄了一眼无比认真专注的暮笙,这一看,目光就转不过来了。
暮笙手执朱笔,看过一篇,就在上面批几个字,有些,则顺手递到了孟脩祎的这边,看来是她不能决断的。
她们之间,早不分彼此,就如孟脩祎所说,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愿与暮笙分享,这天下是她的,也是暮笙的,让暮笙批几本奏疏,在她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事。
起初是她受了风寒,缠绵病榻数日,那些奏疏便无人批阅了,到后面,便干脆想了个折中的法子,由暮笙念给她听,而后她代笔,将皇帝所说的写下。如此,奏疏上留下的自然就是皇后的笔迹。
这也没什么,孟脩祎与暮笙都没放在心上,但偏偏就有几个大臣,喜欢念念叨叨,三天两头的上本暗示皇后有窃取天下之念。
孟脩祎看的连连冷笑,但凡皇后想要的,她都双手奉上,就是江山也不例外,说什么窃不窃。
一气之下,干脆一本奏疏都不看了,全部推给暮笙。暮笙知道她是动了怒,旁的都好说,孟脩祎也不是没肚量的人,但这种显而易见是离间帝后的言论,让她甚为气愤。
皇帝连奏疏都不肯看了,这让大臣们大为紧张,纷纷觐见劝阻,想也知道,是劝不进的,最后还是不得不求助皇后,让皇后劝谏了陛下,这才好转过来。
汲盎等人皆是人老成精,自然明白陛下这一通脾气发的是为什么,若非碍着皇后,诏狱近日空得很,不缺那几个没眼色的大臣一口饭吃。
自此,关于皇后权力太大一事,是谁都不敢多说了。陛下对皇后,分明是连性命都可托付的信任,谁能离间的了?
专心致志做事必快过三心二意的,暮笙那一摞奏本看完了,孟脩祎这里还看得零零散散的三两本。
“不看完,就劳累陛下在这儿歇一宿吧。”
面对翻脸无情的皇后,皇帝陛下只能严谨地点了点头:“遵殿下命。”
隔日一早,暮笙便去了蓬莱岛。
她的医书写到瓶颈处,想到蓬莱岛上成片药草,少不得往那处走上一遭,以寻灵感。
二人成婚已过三载,孟脩祎从不干扰暮笙的去处,她喜欢做什么,她也从不去管束,只是人精力有限,一心多用多半是做不成事的,往年纷纷扰扰的事太多,导致一本医书修了多年,也没修成。既然已开始做了,自然善始善终方好。故而,暮笙便放下手上的杂事,潜心修书。
孟脩祎见此,便将她的音律放下了,重新成了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偌大的帝国,总得有一人总揽大局。
暮笙这一去蓬莱便是五日,孟脩祎左等右等都等不回她,每日都听内宦回报说皇后颇有所得,几乎要以为暮笙是乐不思蜀了,想想蓬莱与前朝隔着水路,往来不便,终是忍不住等到休沐,预备去将暮笙请回来。
结果,一到蓬莱,便见暮笙笑逐颜开地对她道:“阿琳的药,找到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