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三章 设计锄奸(1/2)
这出戏相当重要,对于尹大壮来说,弄一些锦衣卫的腰牌是不成问题的,别说腰牌了,就是锦衣卫的标志,飞鱼服和绣春刀,都完全信手拈来毫无压力。毕竟人家是在这个圈里混的,还千万别把六品官不当领导干部。
然而人血去哪里弄这才是个大问题,看官说了,随便弄,所谓是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既然是开店的,随便找两个大清顺民给干掉,用他们的血糊弄他们的主子不就得了。
并不能这么干,因为大明的边军和清军的八旗,不同之处的根本就在于,明军是保卫者,而清军则是侵略者。所谓侵略者,可以在被侵略的国土上肆意妄为,屠杀平民无数而完全不留心理负担。但是大明军队不会这样干,因为他们之所以打仗,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疆土,打击来犯的敌人。至于敌国的百姓,则不在打击之列。换句话说,如果明军激进到随便是个清朝百姓就要干掉的程度,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战力。更多的是士气和人心。如果明军都这么干了,那么他们和残暴的八旗兵有什么区别。
这件事暂时可以搁置一下,可以抓紧时间寻找血源,但是不能滥杀无辜,这是最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破这个戒。尹大壮也是支持这种说法的,原因很简单,锦衣卫杀人,一向是不讲究什么原则的。但是这个锦衣卫却有些不同,因为他一直都很有原则,正因为如此,他才在锦衣卫那个圈子里混不下去,只好自己出来混找出路。这样的人适合跟着白龙分队一起行动更为合适。
那么,下一步的行动重点是什么,要从什么方面来着手呢?饶安其实在路上就已经有了想法了。这趟来的缘由,从明面上来说,自然是大清为了出征,先期向明朝方向派出了坐探。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有时候,情报比粮草更为重要。
据说年羹尧青海一战,就是找不到罗布藏丹曾的主力,二十三万人马,每天消耗掉的粮草不计其数,朝廷的诸多收入基本都用来给年羹尧用了,这样说是毫不夸张的。但是仍然由于旷日持久,而总是和零星的叛军周旋而苦恼,最后是邬思道给了年羹尧启发。那个灯下黑的故事,直接让年羹尧想到了fǎ_lún寺。立刻调兵遣将进行合围,进而才有了青海大捷的故事。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情报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当然了,与情报工作等同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是对于情报的分析能力,在很多国家和军队里,情报工作的分析会被作为特种兵的一项基本技能,之是需要严格考核把关的。
鸡蛋绝对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多铎作为大清的亲王,深谙此道,前来这里刺探情报的,肯定不仅仅只有一只小部队。可能提前也可能靠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必然会有豫亲王的坐探。而且,这些人的眼睛不仅仅盯着的是大明边军和锦衣卫,还有可能是盯着这支先遣军的,要知道,大清朝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松了对八旗汉军的监管,因为汉军虽然归附,说到底还是由汉族人组成的。甚至在后期,汉军和绿营的部队要远远比满洲人多很多。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管呢。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明代的锦衣卫是特务机构,在大清也有专司情报刺探的,诸如什么粘杆处和血滴子之类,都是耳熟能详的了。那现在的思路,并不是急于去和关内的袁大人接上头,既然能够来到两界山,证明向前一步还是后退一步,都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的,这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清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果能够顺着一条线索,把大清在这边的坐探和眼线都干掉,这就是功莫大焉的一件事了。断掉两界山的山贼团伙,那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下面的零星问题都是急待解决的。
饶安问尹大壮,:“兄弟,你们在这里以开店作为掩护这么久了,有没有被怀疑过身份,清军对于这一带有没有搞过排查之类。或者说,你的客店里有没有住过清军的军官和坐探。”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去山上的次数多了,总是会遇到老虎的。因此这样的被盘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也都是化险为夷的应付过去了,其实一般前来查问的倒也没有什么满洲亲贵,谁也不愿意干这样的杂活。一般是汉军旗和绿营的兵来。这些人基本上是每隔三个月到半年来一次。每次来那套词基本是一样的。不过应付他们,尹大壮有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是相当贴谱好使的。那就是给银子。
破财免灾从来都是一个铁打的规矩,而且对于那些兵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做生意的遇到兵,坚决要被坑。要说你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这帮汉军和绿营兵,说的好听了是雇佣军,说的难听了就是皇协军。
这帮皇协军是没有什么保家卫国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的,作为雇佣兵的他们却也没有享受到雇佣兵应该有的待遇。因此时不时的需要搞点业余的创收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不仅仅是这家客店,周围的什么买卖都受过敲诈,甚至包括挣不了几个钱的杂货铺。
对于这群人也算是恨之入骨了,但是却不得不对他们有所依仗,因为靠着这些人庇护,能够很好的掩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至于花的那些银子,就算是交了保护费吧。
听了尹大壮的叙述以后,饶安心里有点明白了这个套路了,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