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桂花香(2/4)
期较晚,一般8年生以后才能见花,花冠银白、花梗细长,有如串串白色银铃悬挂枝头,十分可爱。九龙桂树身上的最大亮点是枝条自然扭曲生长。据2004年定点观察,早春梢及晚秋梢都是平直生长的,没有弯曲生长的现象;而晚春梢、夏梢和早秋梢则必定自然弯曲生长而构成“龙”的造型。这可能是晚春梢、夏梢和早秋梢这三类嫩梢,在30c左右的阳光直射下,一度软蔫下垂,待温度下降,再因极性关系恢复向上生长,终而形成扭曲造型的枝条。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纵观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绘画和雕塑作品,还是群众间的民俗习节,龙的形象比比皆是。‘九龙桂’枝条造型奇特,其圆弧状的扭曲枝条纯粹是自然形成,没有丝毫人为加工,这是它栽培观赏上一大亮点。加上它紫红色的新梢和清香宜人的银白色花冠,使其成为一个集绿化、美化、香化三者为一体的优良桂花品种。适合用作市民广场和公用绿地的栽培观赏,又可作为居室、宾馆、会议厅等处的高档摆设盆花。
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月宫仙桂”的神话给世人以无穷的遐想。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着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李白在《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表明诗人要植桂园中,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这种需要,导致园中栽培桂花日渐普遍。如宋朝梅尧臣《临轩桂》:“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子》中“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诗人庭院中的芍药栏杆旁。宋代》中“玉阶桂影秋绰约”说明在玉色的台阶前植桂。元代倪瓒《桂花》诗中“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所以,现在市场上形成一股“桂流”,人们喜爱桂树,纷纷栽种。许多桂树盆景应运而生,这些盆桂大多是嫁接而成,其以形态奇特,花期较长闻名,畅销市场,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潮流。
张太平拿着一串桂花愣愣出神,思想格然开阔,赏花弄木也挺有前途,以后可以培育一些观赏性强的盆景树木,有兴趣了还可以参加个什么花卉博览会的。
来到前屋,将桂花串在妻子面前扬了扬,妻子没明白什么意思。张太平将桂花放在妻子的手心,说道。
“昨晚桂花开了。”
蔡雅芝捧着这串桂花就像捧着绝世珍宝,小心翼翼。没有那个女人不爱花,更何况这还是真正意义上张太平送的第一份礼物。
看着妻子流光溢彩的眼神,张太平不自主的放轻了声音,怕惊扰了这份迷人的娇羞。
“会做桂花糕吗?”
妻子摇了摇头,仿佛轻施薄粉般的脸上充满了好奇,在问,花朵可以泡茶还可以做糕点?
张太平回答道:“别的花能否做糕点不知道,但是桂花做出的桂花糕香味馥郁,极为好吃。记得奶奶还在的时候,每年都能吃上桂花糕,当时最叼,有桂花糕后,就好几天不吃别的东西,把桂花糕当成正点。”
蔡雅芝打着手势问道,你会做吗?
张太平点点头玩笑着说道:“到时候教给你法子,这可是传家的秘方,千万不能泄露出去。”
妻子像小丫丫似的严肃地狠狠连了点头。这天傍晚,张太平刚给桂树浇过稀释的空间水,还没来得及吃饭,村长的大儿子王贵来请其去家里吃酒。
老村长的年纪和张太平先父相仿,但早得贵子。现在王贵三十岁,比张太平年长六岁,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民,为人憨厚老实。身为家里的老大,早早要为生计奔波,早年在外闯荡,凭借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劲儿,手头又紧,着实攒了些钱。这几年由于老村长年纪渐长,便退回家照看老人,依着在外面积累的见识在家里种养蘑菇,每天骑上摩托三轮车送到镇子里,养家糊口绰绰有余。
说是小村子,但是占地面积却不小,房屋并非像城镇那样紧紧簇在一起,而是分散错落,即便邻居也是相隔十几米、几十米远。张太平家的院子依山而建,和村子中心相距好几百米远。
出门后,王贵给张太平一支烟,再给自己点上一支。两个人走在晚风习习的夜里,王贵本就是那种沉默寡言类型的人,再加上两人交往不深,一时间没有话说,只是默默吸着烟。
一根烟完后,张太平弹出烟嘴,零散的火星划过一段弧线落在路边的河里。张太平开口问道:“不知道汉民叔叫我过去有什么事?”
王贵闻言裂嘴笑着说道:“还不是野猪下山的事。”
张太平扭头看着王贵脸上的笑容,沉默时看起来老实憨厚,笑起来平凡的脸上铺开来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却给人一种值得信任的感觉。张太平突然想到,这种人不是大智若愚就是大奸似忠。
顿了顿,张太平凝眉道:“是前几天那只野猪的事?”
“那倒不是,在咱们村子里,还没有人敢犯大家的事,除非他不想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混了。今晚主要是商议怎么防野猪的事,苞谷快要黄了,这两天野猪下山活动的厉害,又有几亩地被祸害了。种一季不容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