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战备(三 上)(1/2)
第一百七十章 战备(三 上)
辽国现在生产的产品实际上已经是超过了辽国目前需要的数倍,特别是食盐、铁器、布帛这样的东西已经是供大于求了,而粮食等生活用品又显得不是特别的充足,尤其是市场上的物价,已经让赵炎感到有些忧心了。
铁器、食盐的价格不断的下降,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在粮食这一块上,辽国政府奉行了政府统购的政策,按照政府的价格来保护这些生产者的利益。
每户粮农除开生活所需外,按照三分之一统购的标准卖给政府,由太仆寺直接负责,其余的有农户自己处置,鉴于这一政策的良好效果,赵炎下令对辽国的十五种农产品实行了这一政策。
一方面使得政府有着足够的物资来应付可能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通过货币中介的方式来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虽然使得辽国政府的开支加大,但是这在赵炎看来是必须的一种措施。
因为,辽国现在生产的农产品还远远不能自给,之前的商路没有打开,根本换取不到足够的粮食,这也是赵炎极度不满的原因,不得不说,赵炎的这一政策还是行之有效的,阳裕的出使让的朝鲜三国很快的答应了条件。
当然,辽国的条件也是他们所急需的,通过这一交易他们能够换到足够多的铁器和军械,并且联系了一些商人进行更多的交易,而倭国方面也没有多少阻碍,在玄布大和尚佛寺的帮助下,辽国的产品很快的登上的倭岛。
并且因为价格和数量的关系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也换取了辽国急需的生活物资,而契丹和蒙古就简单了,赵炎的目的很简单,要马匹牛羊,辽国给他们提供食盐、铁器、布帛等等。
中原也是一样,这次赵炎可没有客气,金银,只要金银,虽然襄国和汉赵知道是辽国在后面,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阻止,几年的战争让的中原已经是相当的破败。
而胡人的屠杀也让的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力来耕种,只得放任不管,而赵炎也乘机从其中捞到了不少的好处,这是他自己也没有料到的,只是在晋庭受到了一些阻碍。
晋庭依然奉行士农工商的等级,商人没有社会地位,当然就更不用提辽国的商人来了,但是他们又不想直接拒绝赵炎的请求,便使用对藩属的态度,藩属带来的商品由晋庭统一按照优惠价收购,再由晋庭转售。
但辽国人带来的商品数量实在是巨大,如果由晋庭全部收购恐怕开支不小,不过王导相对比较的开明一些,在他的力主下,保持由晋庭为代表和辽国展开交易的基本,但是晋庭只是作为中间人。
由江南的地主富商出面和辽国代表协商购买辽国的货物,双方使用金银或者丝绸、茶叶交易,后来赵炎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推动了茶叶交易的方式,辽东虽然也产茶,但是产量很少,赵炎一方面在推广茶叶种植,另一方面也是寻机向江东大批量进口,但是一直未能如愿。
这次倒是个好机会,等辽东的茶园发展起来之后,足以满足辽国的需要,而江东的进口茶叶则可以进一步的销售到朝鲜半岛和倭国去,这可是利润巨大的生意……
第二个就是辽国南征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兵南征牵扯不少,辽国的侧翼有着契丹人和蒙古人的帮助,刚刚遭到了重创的拓拔鲜卑人是没有精力来骚扰辽国的,即使有,蒙古和契丹人的铁骑也足以震慑他们。
同时,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赵炎就派出了使者前往拓拔鲜卑议和,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协议,但是双方约定就此罢兵,展开贸易,辽国在拓拔鲜卑、蒙古和契丹的王庭开设了巨大的贸易市场,双方进行贸易交换。
此举也得到了拓拔人的大力支持,赵炎甚至相信,只要他们能够这样合作下去,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解决.
除了拓拔鲜卑,辽国在自己的后方是安全的,所以,赵炎原计划准备在南边和襄国石勒好好的战一场,最低的限度就是打通和祖逖的联系,占领冀州、青州、兖州等地,但是在和杨杰的夜谈之后,赵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辽国三十万大军,如果从冀州出兵,那么需要的兵力太多了,这不符合聊过的利益,伤亡肯定会不小,所以,赵炎决定要通过海路攻占青州、兖州等地,关宁军从幽州南下,南北夹击石勒,这样既能达到分散敌人兵力的效果,又能减少伤亡。
但是即使是这样,辽国也还有着两个难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幽云十六州的运输问题,一个是海上的安全问题。
第一个,赵炎的解决办法就是很简单了,一方面下令立刻组织人员休整、开辟道路,使用沙石铺路。
同时,为了解决贸易道路的困难,赵炎下令在工部组建了道路运输管理处,负责维护道路。
同时,赵炎制定了完善的道路兴建、休整计划,连通盛京到八府的八条主干线,八府到各县的道路以及各县到各镇、村的道路,赵炎的这一计划出炉之后立刻遭到了很多人不解的眼光,但是赵炎还是独断独行的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将这一策略推行下去。
而道路管理处则按照赵炎的命令将辽国的年轻囚犯、战俘组织起来,投入了修筑的大军中,并且在社会上招募了大批的人员按照统一的价格投入到了这一事业当中。
同时,道路运输管理处也通过这一策略准备训练超过五万人的道路维护人员,他们将作为专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