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三百五十七回 东西交锋(二)(1/3)
劲箭的箭尾还在轻轻的颤动,被吓了一大跳的罗马士兵则是赶紧的重新调整战阵,把刚才松散的战阵改为了古罗马经典的大盾方阵。而那一面面的大盾拼凑到一起,到真的是像极了厚重的乌龟壳。
不得不说的是罗马经典的“乌龟壳”战阵其防御力的确是没得说,常规的弓弩,甚至是陆仁这里现时点的火枪还真对这“乌龟壳”有些奈何不得。
当然了,如果真的是在进行战场交锋,古罗马帝国的这些“乌龟壳”绝对会在陆仁的面前死得很惨,要知道陆仁自己就没少参研“乌龟壳”战术,因此对“乌龟壳”有着些什么样的优缺点都十分的了解。
像“乌龟壳”最大的缺点就是机动性太差了,在地形较为开阔的地区会被高速且机动性强的轻骑兵给活生生的玩死,这也是后来分裂出来的东西罗马在碰上北匈奴的时候会被打得没脾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陆仁来说,真要是碰上这些“乌龟壳”就一个反应:“给老子拿炮轰!老子还就不信这些破盾牌能挡得住老子的炮弹!反正他们跑得慢,火炮一轰一个准!”
不是陆仁吹牛,现在陆仁这里已经有了轻型的便携式火炮……确切的说应该是属于掷弹筒或超轻型的迫击炮,也就是经常能在抗日神剧里看到的那种架在地上,从前膛放个炮弹发射出去的那种货色。而陆仁能把这玩意儿给整出来,主要还是得益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境内的钢铁冶炼水平达到了某个标准的结果。
只是话又说回来,由于材料水平还不能完全达标,所以陆仁这里的单兵火炮相对于后世的货色仍然是要厚重上许多。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所使用的单兵迫击炮重量还不足三公斤,可陆仁这里的迫击炮的重量却有十多公斤。没办法,这是受限于材料得加粗、加厚膛管的结果。不过十来公斤的话,对于单兵来说到也不算很重,也称得上是便携了。
另外这玩意儿在陆仁这里还没有能进行正式的列装,毕竟陆仁也还是受到了太多时代条件的限制。单就目前来说,也只有在陆仁的三千近卫军中才有,而且是每个连仅有三门而已。而仗要是真的打到了要把陆仁的近卫军给调上去的份上,那情况恐怕就不太妙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来,现在这些单兵迫击炮暂时还只是个摆设或是试验品。
再把话说回来,现在陈笠虽然是和罗马士兵干上了,但这毕竟不是战争中的敌我厮杀,充其量只能算是外交冲突,所以现在对这些惹事的罗马士兵,陆仁的目标是教训而并且杀戮,也不可能真的动用大杀器把这些罗马士兵给干掉是不是?
但是要对付这些架起了“乌龟壳”的罗马士兵,却又并非真的是战场厮杀,也的确用不着动用什么杀器。而陆仁这里对“乌龟壳”战术本身就颇有研究,所以早就给陈笠支好了招。因此这会儿陈笠见罗马士兵果然是把“乌龟壳”给架了起来,脸上只是冷冷的一笑,当即就向治安军下达了命令。
数百治安军听到了陈笠的命令,马上就一齐伸手取下了腰间的皮袋,抓出了一把把的东西朝着那些罗马士兵扔了过去。不过说是“扔”可能有点不太合适,确切一点的说应该是“撒”,撒得“乌龟壳”的周边到处都是。至于撒出去的东西嘛……全特么是铁蒺藜!
铁蒺藜,华夏古已有之的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型障碍物,主体由四根伸出的铁刺组成,而这四根铁刺组成一个立体几何三角型,撒出去之后肯定会是一个三根着地、一根朝上的状态,。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上用以迟滞敌军行动。
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于铺设和回收。华夏这边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台使用铁蒺藜。而在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等。
不过这会儿陈笠撒出去的不是军用铁蒺藜,而是治安型的,杀伤力没那么强。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治安军在抓捕犯人的时候扔出去的东西。比如说在追捕某个正在逃跑的盗贼的时候,看看差不多了就撒一把出去,这一把扔出去的铁蒺藜肯定会比犯人快上许多,只要不出意外都会落在盗贼的前面,这自然就会让还想跑的盗贼看着眼前那一地的铁蒺藜而不敢抬腿……谁他喵的能受得了脚底板踩上了钉子的事儿?
却说那些罗马士兵再蛮横,也终归只是肉长的脚板,现在看到那一地密密麻麻朝上的尖刺,谁他喵的敢抬脚前进?顺便再说一句,据说古罗马人对脚受伤这种事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原因是罗马神化与希腊神化一脉相承,而在希腊的《荷马史诗》之中,传说中最武勇的勇士阿克琉斯全身上下刀枪不入,唯独脚跟是他的“罩门”,最后死也就是死在了脚跟上。而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却也使得希腊、罗马一系对脚受伤这种事格外的惧怕。(这一段纯属扯淡,千万别当真哈!)
双方的人数大体相当,罗马士兵是四百多,陈笠率领的治安军是五百。而陈笠的五百治安军每人一袋五十枚的铁蒺藜,总数那可就是两万五千枚,差不多可以把那些罗马士兵给围上一圈了。总之,就是当“乌龟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