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节:空心国王(1/3)
战争结束了。天籁小说ww
历时将近四个月的时间的亚文内拉内战,最终的收尾相比起诗人们善于讴歌的那种奇迹般的胜利,显得有些有气无力。在西瓦利耶、奥托洛以及帕德罗西这一系列关注这场战争的外国人眼里,它的结束看起来莫名其妙。
亚希伯恩二世所领导下的亚文内拉南方联军,空有如此庞大的兵力,却在几乎没有起多少致命攻击的情况下,就被一支直到最后总人数也没有过他们的劣势军队给俘虏了。
后世的史学家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总是以简要概括直接说成是“由于亚希伯恩二世的无能”,但我们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能够明白,他已经做了他所有能做的事情。
受到其思考方式和心理因素、以及现实中的人望和政治斗争等种种因素影响,亚希伯恩二世一开始所拥有的选择就是极少的。
他既不拥有民心,甚至就连贵族也不尽是站在他的一侧。人民是被强迫加入到他的旗下,而贵族只是因为短时间利益的天平朝着这一侧倾斜。归根结底,爱德华他们为此作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从艾卡斯塔战役以来就一直培养的北方军精锐,加之以战前的演讲吸引来的更多民心。而与此相比亚希伯恩二世由于未能够意识到两人的想法已是如此不同,并且内心中仍旧认为爱德华并不胆敢反叛自己,从一开始就未曾做任何的准备,甚至直到道沃夫博格被攻下,他也才勉强说服了南方的三位大公。
这场战役当中,亚文内拉的南方联军当中唯一称得上是准备充足的,就只有那位事先预见了这一点的奥托洛皇帝,所派遣出来的重步兵团了。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总是以北方“军”和南方“联军”作为区分的原因,相比起北方军相对完整而统一,南方人是由一大批心怀鬼胎的人因为暂时的共同利益而站到了一块儿——而这也正是北方军一开始的着眼点所在。
伟大不可一世的拉曼帝国开国皇帝曾有言:“唯有愚者妄图以战争解决所有问题。”,他的这句话虽是指的一国的外交政策,但触类旁通,用于战争本身上面亦可通行。
我们在之前引用洛安人战败的历史时也曾提及此事,总而言之即便在最初拥有优势兵力的时候,北方军的重点战略也仅仅只是利用这份力量作为谈判资本,努力离间瓦解南方贵族,而非主动求战。
从情感上和切实的需求双方面,爱德华——或者说亚文内拉——都打不起一场流血过多的战争,但假如不以这种方式的话爱德华无法确认那些南方贵族都认清了局势。
人类这种生物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矫情又固执,若非动战争而是以慢悠悠的方式游说进行,怕是就算再过十年二十年爱德华也无法令南方的贵族们改变自己的想法——但让我们话归原处。
四分五裂的南联军拥有许多个切入点,一旦时间拖长了局势对于他们而言只会越不利,这也是在最初选择了支持他们的那位奥托洛皇帝陛下派遣出一整个万人军团其目的所在,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协助到不说已经彻底地接手了战争。而奥托洛帝国如此冒险的举动,其根本原因自然还是在于与亚文内拉贵族沟通交流过程中所见识到的他们的本质。
与其他人不同,奥托洛的那位皇帝陛下是少数知晓亚文内拉南方贵族到底几斤几两的人。因而自战争开始他们主动介入,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击溃北方军,避免战线延长南方人自乱阵脚。
奥托洛人很懂得战争,和拉曼人相比稚嫩了一些,或许是的。但作为在百年内迅崛起的大国,他们对于政治和战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敏锐的嗅觉。
然而就好像北方军一侧一早做好了的准备却被当头一棒一般,现实就是如此,在遭遇敌人之前你只能够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计划——它们或许会奏效,但更多的时候不会。到头来除非是彻底不对等的战争,没有什么预先准备的计划能够完美地运行。多数时间人们只能够在进行的过程当中极力地完善,确保一切继续向着自己最初的目的前进。
总而言之,在亨利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这场战争最后并没有以浴血奋战的惨胜作为收尾。尽管那些试图以此为题材的游吟诗人们对此大失所望,北方军和不少总算认清了现实的南方贵族,却是一概长出了一口气。
但这样也就是爱德华他们仅能拥有的片刻休息了,无数的工作还等待着他们去做。新王登基,新政策需要布,那些在战场上流亡的佣兵和农民需要重新编制送回家乡,无家可归的人要重新安置,商路要开通,管理系统需要制定——而最为重要的,新的常备军必须尽早地就开始训练。
如何处置归顺于他的南方贵族,这也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尽管他们绝大多数都迫于现实的压力选择了降伏,爱德华也大度地原谅了他们,但王子殿下还没有天真到会就此信用并且委以重任。
接受洛安王室,使得洛安人的存在在这个王国内部变得合法化,加之以王子殿下亲近北方的政治倾向,亚文内拉的政治和权力中心必然会迎来一场大换血。而推行商业自由会触犯到的各种地方贵族的利益,也必然又会引起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尽管爱德华全心全意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着想,并且切实的威胁也近在眼前,但遗憾的是多数人能够瞧得见的仍旧只有面前的利益。
改变旧一代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