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御敌会议(1/2)
王城的门口支起了许多巨大的帐篷,许多行色匆匆的健壮的男人快速的在王城的门口进进出出,一队黑甲绿衣的燕山铁骑集中在王城的门口,几个军官模样的人在低声的交谈。他们冷冷的看着张量山和易小川,目光并不那么友善。张量山和易小川跳下马,将马交给守门的卫兵。他们跟着带路的卫兵走进王城的大殿,昏暗的大殿上已经站满了大臣,有绿衣黑甲的燕山铁骑的将领,有皮甲胡服的图安武士,有长袍儒冠的华族文臣也有狼裘狐袄的部族领袖。
子安端坐在大殿的宝座上,会议已经基本开完了。眼下正在分配各人的任务,子安抬眼看了一下刚进来的张量山和易小川,继续问面前的一位族长:“……你的族兵几天可到王城?”易小川和张量山便悄悄的站到人群末尾的角落里去了。
那族长回到:“收集粮秣辎重,5天后可集中3千人。”
“才3千?”
“初秋的那一战,我部损失太大,光丁口就没了近5千,战士也少了1千多。这3千人已经是我族的全部战力了!”
子安沉吟了片刻:“也罢!你部这次便负责辎重粮草好了。”
“多谢大王!”
“大王!秋上的一仗我部也伤亡惨重啊!”这时另一个族长也跳了出来!
“就是!就是!我们那一个不是伤亡惨重啊!凭什么你殿后?”一群族老都附和着嚷了起来。毕竟草原上是按实力讲话的,这些兵平时都是自己部族的私兵,虽然大家要集在一起才可以抵御东胡,但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实力损失的太大,一时间相互争吵谩骂起来,王庭*上乱作一团。
看着面前混乱的场面,易小川悄悄在张量山耳边说:“喂!你看,像不像台湾和小日本的议会?”张量山笑了笑,他仿佛看到一群篓子里的螃蟹,相互拉扯倾轧。他也注意到,除了说不上话的他和易小川,燕山铁骑的将领们和华族文臣们也都是一言不发的冷眼旁观,只有金威手扶剑柄冷冷的站在王案的右边,冷冷的看着群情激动的各部族长。
终于子安吼了一声:“好了!都住嘴!”冲金威使了个眼色。
金威立刻跨前一步,重重的将手中的宝剑往地上一戳。剑鞘杵地发出“轰!”的一响,乱成一团的各位族老们都吓了一跳,不约而同的停下了争执,纷纷退回自己的位置。等最后一个族老站定后,金威唰的一声将鞘中的宝剑抽出,大声喝到:“大敌当前!各族需一心对敌,大家谨奉王令,若再行推诿,便做叛族之徒处理!”
要知道子安和金威所在的子氏一族是图安各族中实力最强的,所部战士便五万有余,王城中的护卫也全是子氏一族所掌握,光金威所率领的王族近卫就有一万驻扎在王城。且不说今日大敌当前,就是和子氏冲突起来这眼前亏也是吃定了的。几位族长相互看了看,又看了看金威手中的利刃。躬身齐声道:“喏!”
金威这才转身大声禀报:“子氏出兵五万!已经集合在城郊随时听候大王调遣!”
一个燕山铁骑的将领也出列拱手道:“燕山铁骑亦听候大王调遣!”
子安点了点头起身朗声说道:“好!这次东胡是倾巢而来,我亦举国迎敌。时间紧迫各部族老就不必回去了,各遣亲随回部通传王令!各部以10天为限在城郊集结。违期者,族老斩!夷其族,资财子女各族平分!”一番狠话放了出来,各部族的族老具惊!方知此次确实是大难临头了,不然一向文雅自居的大王不会放出这样的狠话来。加上各部族老均沦为人质,这里是子氏的地盘各部也不敢造次。于是人人唯唯诺诺,不敢再推诿倾轧,一致服从王令。见众人以服子安面色稍和,命人展开一幅地图,张量山看出这是一幅不太详细的华北辽东地形图。图上标注了几座山脉,和数条大小河流。子安挥手示意,金威便大步走到图前朗声宣布:“此番迎敌各部需同心协力,以我子氏五万战士和燕山铁骑为中军主力,以各部轻骑为先导,渡过濡水,在胡山以南乌水以西的山口迎击东胡军……”
一番部署下来,也是详尽细致,想必是经过多方推演和分析得出的预案。各族老听闻子氏全军出动,便不再说些什么了,各自报上出兵的人数和集结的时间。张量山大致估算了一下,图安军动员的极限大约在10-15万人左右,从动员到集结大约需要10天左右。其中主力的子氏部族集结和准备的时间最短,只需要大约5天。而西北最远的部族集结则需要10天。这还是基于全骑兵的情况下。主要是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落后,加上图安是全民皆兵和游牧的生产模式,各部族居住的相对分散。所以一个壮丁从和平的牧民转变为战士的时间就会相对拖长。这一点反倒不如聚居的以农耕为主华夏族群士兵征召的快速。当然集合后的骑兵和步兵的战斗力也是截然不同的。
出于侦察兵的天性张量山认真的记下了子安说出的每个细节甚至连那些绕口的古代地名也一并囫囵记下,而平民出身的易小川可就没有那样的耐心了,他被那些绕口的地名和部署弄昏了头,他偷偷打了个哈欠,有些干涩的眼睛湿润起来,他耳中听到的是关于战争的准备部署,但心中却开始考虑战争打响后,图安王也许王后都会“御驾亲征”。这样一来玉漱公主必然留守王城,那么自己就有大把的时间和公主私会了……正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突然感到身边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