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没钱了(1/2)
“谢司令提醒,只要是铁就能打造手榴弹,这个办法一定行……”萧文昌眼睛一亮,一脸认可得说道。
可是,没过多久,萧文昌脸上就再次露出一副犹豫表情,对着杨兴国吞吞吐吐说道。
“司令,还有一个问题……”
“说,兵工厂现在是我辽东军发展的重中之重,只要能解决,我一定第一个给你解决……”杨兴国想没想就脱口而出。
“经费……兵工厂的经费不够了……”萧文昌赶紧回答。
“短短几个月时间,兵工厂已经从当初的十个人发展到现在五百人,现在光每个月给这五百人发工资,都要用去两千两。如果再加上购买原材料,五千两银子是少不了的……”
“你当初给我的两万两白银,现在已经用完了……”
“还有就是,我们下个月如果开始自己进行炼铁,铁匠加上旷工,至少还需要五百人。到时候,兵工厂每个月的经费就会突破八千两,甚至是更多……”
提起银子,杨兴国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以前,辽东军人不多的时候,凭借缴获和买卖武器,每个月都可以留下好几万两白银。
最多的时候,辽东军库存白银甚至超过两百万两。
可是,随着辽东军实力不断扩大,需要用银子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购买武器,将士军饷,物资消耗,发放扶恤金,再加上兵工厂,野战医院,地方政府……各方面的消耗全部加起来,每个月至少需要二十万两白银。”
当然,这还不算打仗时候的消耗。
战斗打响,各种子弹,炮弹。就好像流水一样,哗啦啦被用掉。
要知道,这些子弹和炮弹都是银子,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下来。光子弹和炮弹都需要好几万两白银。如果算上武器损耗人员损失,一场大仗下来,没有十万两白银根本搞不定。
唯一让杨兴国感到庆幸的是,因为同老毛子合作,短时间内。辽东军在战场消耗的武器弹药还不需要辽东军自己出银子。
战场缴获的武器弹药,也可以从关内换回不少银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辽东军的战争损耗。
可就算如此,辽东军库存的两百万两白银也被用去了一大半。
如果不是张之洞给自己募集了几十万两白银,辽东军库存的白银也许连一百万两都不到。
这点银子听起来很多,可是,按照辽东军现在的消耗速度。
在没有战争和意外的情况下都只能坚持半年时间不到。
更何况自己还准备让部队来上一段时间的实战练兵。算上战争损耗,一百万两白银也许连三个月时间都坚持不到。
可以这么说,除战场缴获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的辽东军。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萧文昌提出增加经费,增加自己每个月的支出,绝对是一个难题。
不过,经过短暂犹豫后,杨兴国还是咬咬牙回答:“一万两白银,从这个月开始,兵工厂经费增加到一万两白银。我辽东军就算再穷,也不会穷兵工厂……”
“另外就是,这一万两白银你萧文昌自己支配。我建议,为了增加兵工厂实力,你可以想办法联系一些商人,购买一些机械设备。咱们兵工厂不可能一直靠手工生产武器,一定要想办法形成生产线。”
“到时候,银子如果不够用,再来找我。”
兵工厂一行,虽然让辽东军在对阵日军的时候多了手榴弹这个杀手锏。
但是,杨兴国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一百多年历史记忆的统领。杨兴国非常清楚一个道理。
随着部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军队对后勤的依赖也会越来越重。
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打仗打得就是后勤,是银子。
一支部队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没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
部队的战斗力就算再怎么强悍,那也是昙花一现,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而现在,自己一手发展壮大的辽东军,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
如果自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辽东军握在自己手里,那也会成为历史进程中的昙花一现,不可能持久的存在下去。
副司令周中举,既是杨兴国的情报头子,又是辽东军的后勤大管家。
虽然周中举已经慢慢同军队脱离关系,但是,军队的一举一动,仍然逃不过他的一双眼睛。
所以,杨兴国回到司令部没多久,周中举就知道了兵工厂所发生的事情,并且一路找到司令部。
“司令,你一定是在为银子发愁,我过来就是给你解决问题来了。”一站到杨兴国面前,周中举就直言了当说道,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杨兴国苦笑一下后,一脸不相信回答:“二叔,你就不要开玩笑了,除了卖武器,你还有其他什么办法挣银子……”
周中举没有生气,直接回答:“司令你不要忘了,我除了管后勤和情报,还监管了五县的地方政府……”
“昨天,我刚好收到五县县长送来的最新统计……”
“随着大量难民涌入我们辽中五县,五个县城的百姓已经超过两百二十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按照一人五亩良田,五县已经开垦出了一千多万亩良田。”
“不过,因为时间赶不上,一千多万亩良田只有六百多五十四万亩良田赶上了春耕……”
“关外什么都不好,但是,有一条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