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血疑篇(2/3)
来的。且司马迁在《史记春申君列传》末尾记叙了这段故事后,紧接着又写“是岁,秦始皇立九年。嫪毐为乱,而吕不韦废”太史公是否在暗示吕不韦的故事就是源自春申君的故事呢?3就是《史记》的本文也自相矛盾。有的篇中称“嬴政”有的篇中称“赵政”而且司马迁写得清楚明白“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的意思就是赵姬与嬴异人结婚超过10个月才生下的秦始皇。这还有什么问题呢?郭沫若先生最后还提出了他自己的有趣推测:他认为这故事是汉朝吕后当政时,吕氏一族仿照春申君故事编造出来的。因吕后之父吕公很可能是吕不韦的族人。吕氏为使其临朝称制合理化,便认秦始皇为其族父。这样便可对那些刘姓子弟说:这天下本是我吕家的天下,你刘家还是从我吕家手里夺去的…这件事究竟真相如何,已成永久的历史之谜。但有一点可肯定:秦始皇本人对这种说法(如当时已有这种说法的话)是坚决否认的!他亲政后,给吕不韦的信中就很严厉的说“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而这时,长平战场前线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7月(本书所用日期皆为阴历,可参照陈垣《二十史朔闰表》自行推算公历月日。另外《二十史朔闰表》始于汉高祖元年bc206,故在此之前的日期将仍沿用原史书中记载的天干地支日)秦国丞相、应侯范睢用千金买通一些人在邯郸城里散步谣言“廉颇久不出战,是因他已有降秦的打算。现在秦国最怕的,就是赵国会用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来代替廉颇为将”而且故意让这谣言给赵孝成王听到。至于赢异人和吕不韦在这其中有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史无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赵孝成王不顾蔺相如、赵括之母的激烈反对,‘果断’起用赵括替换廉颇。原因应该是出于对廉颇坚守怯战的不满与对巨大后勤消耗的担忧。而秦昭襄王在得知反间计成功后,也‘果断’的更换了自己的主帅:以中国战史第一名将白起替换王龁!并严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这里不得不为赵括正一下名:长平之战的惨败使得赵括被后人以‘纸上谈兵’嘲笑了两千多年。但大家可曾想过:实战经验是需要一场场实际战争来获得与积累的!赵括他有这个机会吗?他人生的第一战就是长平之战、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战!他从哪里再去获取实战经验?
历史注定了不会给赵括机会!白起成功诱敌,佯败将45万赵军引入秦军的伏击圈后,再派25000奇兵断赵军粮道、5000骑兵将赵军一分为二。之后出轻兵攻打,赵括接战不利,迫不得已又采用廉颇筑壁坚守以待救援的战术…秦昭襄王也认识到这是决定秦赵之间未来历史走向的一场大决战!他亲自来到此时已属秦国的原魏国领土河内,将当地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赐爵一级,派往长平前线。由白起指挥,一定要断绝赵括苦等的救兵及粮食供应!
一直到9月,赵军已整整断粮46天,军中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赵括决定拼死一搏!将40余万大军分为四队,反复冲击秦军的铁桶包围。赵括身为名将之后,更是欲在战场上证明自己,冲在最前!结果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40万赵军向秦军统帅白起投降。可他们万万想不到:等待他们的是中国战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
白起下令:将40万赵军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未成年人放回赵国,去宣扬秦军的‘声威’
10月,白起将秦军一分为三:由王龁向西攻下皮牢、司马梗向北攻下太原,在赵国手中重新夺回上党郡!白起自己则率主力向赵都邯郸进攻,争取挟长平大胜之余威,一举灭亡赵国!这时要说一下原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据《汉书冯奉世传》冯亭被赵孝成王封为华阳君,与赵括一起在长平战死。而其家族一半留赵、一半入秦。冯唐、冯奉世等都是留赵一支的后人。而入秦的一支:冯毋择、冯去疾、冯劫,都受到秦国重用,甚至位列将相。所以有阴谋论者认为:冯亭当年献上党于赵,就是与秦国一起策划的一场惊天阴谋!就是想用上党17城这块肥肉引得赵孝成王出兵,给秦昭襄王大败赵兵创造机会!而冯亭也以自己之死为亲属在秦国未来的发展换来了最大的保险!
武安君白起这时已攻下了赵都邯郸西面不到30公里的武安!就在赵国面临亡国之难时,战国时代最杰出的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受命,带着厚币去见秦国丞相范睢。以‘白起灭赵,将立下不世之功,到时名位必在范睢之上’这一套说辞打动了应侯。应侯去见秦昭襄王,建议要韩、赵两国割地求和的方式召回也已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的秦军…于是秦王要求韩国献出黄河南岸、与魏国交界的垣雍;赵国则需献出六座城池。
10月,韩国献出垣雍之地。而赵孝成王亲自入秦求和,一度与当年的楚怀王一样,为秦国所扣留。经赵郝讲定,赵国一定会割让六城给秦国,这才被放回。
bc259年1月,邯郸城中,嬴政(未来的秦始皇)降生…因在正月出生,故取名为“政”
同月,白起不得不听从秦王的命令,撤军回国。但就此与范睢有隙。而此时赵国内,虞卿先后驳斥了赵郝、楼缓割地求和之说,力劝赵孝成王联齐抗秦。终获赵孝成王允诺,派虞卿去见齐王建,要将六城转送于齐。从而联齐抗秦…
消息传来,秦昭襄王大怒!因白起此时估计是被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