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之亡篇(2/2)
17日,平原王刘翼被贬为都乡侯,遣归其父刘开的河间国。刘翼回去后闭门谢客,以求自保。邓太后当年在扑杀对手之时,可否想到邓氏家族也会有这一天?她应该想到了。就像当年的霍光一样…但他们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这种命运的困境,就是死人永远斗不过活人…
就像一场政治装修,把该丢的都丢了,接着就是搬进新的家具了:嫡母耿贵人的老哥耿宝监羽林左军车骑;追封外曾祖父宋杨为当阳侯、宋杨的四个儿子全部封侯。宋氏为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吏十余人。皇后阎姬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全部封为卿、校,掌管禁军。宦官江京封都乡侯、李闰封雍乡侯。二人并迁中常侍,江京又兼大长秋。还有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这些宦官以及汉安帝刘祜的奶娘王圣、王圣的女儿伯荣。
这帮人,都是在刘祜最焦虑最难熬的时候,一直站在他身边的忠实同志。仔细研究这份名单你就会发现,这份名单是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自汉朝开国以来,外戚当权从来都是母族那边的舅舅们,现在也轮到妻族的兄弟们来值班了;2女人第一次做为皇帝密使,进入汉朝历史。而这个皇帝密使,就是刘祜的奶娘王圣及其女儿伯荣。
母系、妻系、奶娘系,三大门派莫名的凑到了一起。这不是历史太会开玩笑,而是一个很严肃的选择。因刘祜生母早逝,他的人生记忆就是嫡母、奶娘以及老婆的记忆…在他看来,没比这些人更可靠的了。刘祜很脆弱,他需要这些人!
所谓正邪不两立。但何谓正?何谓邪?话语权不在外戚手里,也不在皇族手里,更不在后宫那帮太监和女人手里。它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在靠读书做官的士大夫们看来,在这个政治江湖上,出身最正派的就是皇族,其次就是我们士大夫一派。其他门派要掌握权力的话,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属经典邪门流派!于是为了江湖利益,两个重量级的士大夫挺身而出,准备要替皇帝清宫了!
要献身汉朝,准备斩妖除魔的这两个读书人,都是江湖数一数二的高手:司徒杨震、尚书仆射陈忠!
杨震,名门之后。杨家的老祖宗可一直追究到当年项羽兵败垓下逃亡时,灌婴属下有一个叫杨喜的年轻人追得特别卖命。结果在项羽自杀时,及时冲上去砍得一块大肉。因此他被封为赤泉侯。霍光时代,杨家又出了一个名声很大的高官杨敞。他做官的第一准则就是安全第一,所以特别胆小,什么风头都不敢出,被时人称为汉朝第一胆小鬼。
事隔多年,杨家又出了杨震。到东汉末年,杨家又会出一个天才型的聪明人,他就是特会玩脑筋急转弯的杨修。汉朝四百年腥风血雨,杨氏家族犹如五岳高山,立于天地不倒,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杨震年少时就执迷于读书,对欧阳《尚书》最有心得。最后混到了一学术界的泰斗级名称“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字伯起)”
孔子这辈子有两大特色:学问高、门徒多。由此可见,这个杨震被称为关西孔子,身边是聚集了为数不少的粉丝团的。但孔子读书,一直都对官场念念不忘,可眼前这个杨震,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直读到了50多岁…
自古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当时有人劝杨震出来做官,他就是不为所动。难道杨伯起心中真的已绝了做官的念头,不与世随波逐流了吗?事实上,杨震不是不喜欢做官,他是在等一个识货的伯乐。当年姜太公80岁才等到了识货的周文王,自己才50多岁,急什么!
可杨震不急有人急。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伯乐。谁也没想到:杨震的伯乐竟就是被羌人搞得没勇气、被虞诩搞得被脾气,灰溜溜地请辞大将军的邓骘!
邓骘拉杨震出道时,先是举茂才,然后是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从茂才到司徒,别人几辈子都跳不到的高度,杨震却只用了11年。让人乍舌兴叹…
有人说过:如你不够优秀,说明你不够寂寞。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在寂寞中煎熬等待,锤炼与敲打中成长出来的。而杨震就是这样的高手,五十年不移心志,专心练习武功,终于一飞冲天。
杨震有一个“四知”的故事为后人所熟知。那是他赶赴东莱郡上任的路上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是杨震当年举荐的茂才、荆州人王密。当夜,王密悄悄的带着10斤金子来见杨震,想送给恩师“夜已深,不会有人知道的。我就是想表达我对您的感恩之情而已“杨震却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这就已经有四知了!何谓无知呢”将10斤金子掷还。王密只能怀愧而出。有人劝杨震为子孙留些产业。杨震始终不肯“能让后人称我为清白之吏,这便是遗泽子孙了。还要什么产业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