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第223章 邀请(2/3)
与铜炉,上面温着茶,王钿儿上车后,就手脚伶俐的用铜箸儿轻拨炉灰,然后给王琼娥倒了一杯吓煞人香。王琼娥轻啜一口,就陷入了沉思,车轮轱辘,车帘外就尽是鳞次栉比的黛瓦马头墙,还有喧闹的江淮洪巢片,夹着别的口音。
夜幕要降临,丰富的夜生活开始,这个江淮大城,就陷入无比的热闹。
竹帘半卷,夕阳照入,马车一路往东去,却是这几日王琼娥回了趟娘家,她老家宅院,便是过了府学,文庙,然后在山阳县署的文渠边。相比这边的巷子多,环境更为清雅。
一路穿街过桥,很快马车停在文渠边一片雅致的宅院前。
这边的地面全是青石、麻石,文渠水流清澈,贯通淮安旧城、夹城、新城三城,排泄雨涝,供应饮水,小桥流水,繁花垂柳。
周边的宅院,也尽是整齐精致,黛瓦粉墙,多半的院落都是数进,靠着渠边,多白墙黑瓦的二三层小楼。
便如眼前这片宅院,三进大宅,这便是王琼娥的老家了,她从小在这里长大。
王琼娥下车,进了院去,内中丫鬟老妈子都是眉欢眼笑:“小姐回来了?太太,小姐回来了。”
王琼娥还听到母亲何氏的欢喜声音:“总算我们家的茅房,都改成漏井厕牏了,以后这屋里屋外,就更干净了。”
王琼娥不由抿嘴一笑,她知道母亲这两日在忙这个事,现在总算忙成了。
话说古代也有厕所,俗称茅厕、茅房,多半是那种……便如春秋时晋景公如厕,结果不小心掉到粪池里淹死了,所谓:“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古代厕所多半不尽人意,一般普通人家,还多与猪圈连在一起,甚至燕剌王刘旦谋夺皇位失败前,家中茅厕还跑出一大群猪,被视为不祥之兆。
当然,也有豪华版的,很多贵族的厕所就颇为讲究,比如周时就有漏井,秽物可自然的落入池内。
更有“厕牏”,木头中间凿空,或干脆用砖石砌成,方便人坐着,再连着水管,可冲可涮,与后世的马桶没什么两样。
甚至有的漏井厕牏还有石质或木质的扶手,非常人性化,深受中老年人欢迎。
王琼娥母亲最近就在忙这个事,请大师傅专门设计台池管道,皆用青石,以后如厕,皆舒服的坐着,然后水一冲就行。当然,涮厕牏这事不需要她来干。
王琼娥进去,唤道:“母亲。”
她母亲何氏一看,就呵呵的笑道:“我的乖女儿回来了?”
她嗔怪道:“你这丫头,难得回来一次,就尽往外跑,也不好好歇息。”
何氏丰满富态,长得颇为喜庆,与王琼娥她爹王长隆颇有夫妻相,都是和气宽厚的人。
王琼娥从小在一个很温暖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就养成了宽广的胸怀。
然后她们家其实人丁不多,她父亲王长隆今年四十八岁,豪迈豁达又带着精明。因何氏乃大家族出身,却自己看中当时潦倒的王长隆,多方资助,最后有这家业。
所以王长隆也专情,不纳妾,一共有二子三女。
长子王世昌今年二十八岁,早考中秀才,可惜不喜商贾,虽未中举,一直在府学苦读。
二子王世杰聪明伶俐,可惜早早夭折了。
还有两个女儿早嫁人了,也平常。
只有王琼娥虽是最小的女儿,却最精明,颇有乃父之风。
王长隆近年身子骨不大好,看来看去,就专门栽培小女儿,让她操持家业。
果然没看错人,这几年王家的商事越发兴旺,特别拉上睢宁练总那条线,财帛滚滚来。
而阎家那边情况……
联姻后,双方类似一个集团,王琼娥类似一个董事长的角色。
母亲何氏嘘寒问暖,还让下人端来参汤,说什么也要让小女儿补补身体,参汤金黄,一看就有年份。
每次王琼娥回娘家,都感觉自己胖一圈,不过她喜欢回来,相比阎府的气氛,这里才有家的温暖。
当晚晚餐很丰盛,不过以清淡为主,发展到现在,王家上下,都非常注意养生。
但坐着吃饭的人不多,大哥王世昌在府学未归,大嫂也回娘家,所以坐着的,只王长隆、何氏,还有王琼娥三人。
晚餐时,何氏有意无意问起,在夫家过得可好,婆婆可有刁难刻薄等,王琼娥只是安慰母亲,自己过得好。
但她从小何氏养大,身上每根寒毛都清楚,一看女儿这神情,就知道过得不好。
不由哼一声:“那个程钟惠,可有一点婆婆的样子?我们家琼娥啊,哪点不好。就说这守活寡,都足足七年了,哪点对不住天理?她如果还刻薄,跟娘说,看娘去撕烂她的嘴。”
王琼娥道:“娘。”
何氏怒气未消:“什么东西,她自己生出个短命鬼,连累我家女儿,还敢给脸色?”
她看向旁边一声不响的王长隆,看他慢条斯理扒着饭,不由嗔怪:“老爷,你说句话。”
王长隆呵呵一笑,他慈爱的王琼娥夹了口菜:“乖女儿,这是你最爱吃的。”
然后他说:“为父愧疚啊,现在两个家族的生计,都压在我女儿身上,还过得不好。”
他轻轻咳嗽一声,不比年轻时了,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看妻女担忧的目光投来,他又一笑,却道:“女儿,为父也想清楚了,都由你。你若愿在阎府,就在阎府。你若不愿,我就去与阎见年说,让他代签这‘放妻书’,与阎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