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科举选才(1/2)
“该来的还是来了!唉!”朱由楫拿着朝廷的邸报默默不语。
辽东三路大军溃败,杜松、刘綎、马林先后战死,八万大军损失过半。
万历皇帝刚得到战败消息时直接昏了过去,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将袁应泰逮捕入狱,以死罪论处,同时不顾方从哲等文官反对,任命熊廷弼经略辽东。
……
就在满朝悲痛的同时,各级官员也开始纷纷上书万历皇帝,和盘托出心中的“雄才大略”。
不太靠谱的如户科:“要想大胜仗,就要议防守、议添兵、议海运、优恤畿辅、议粮饷”
礼科给事中张国祥言策辽五议:“议城守、议援将、议策应、议赏罚、议自强”
总督京营忻城伯赵世新上书:“议将领、议选锋、议马匹、议火器、议器械”
这些官员给的建议看似天花烂坠,实则全是假大空话,毫无意义。
稍微靠谱点的如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徐光启上书:“议关防、议驻札、议副贰、议将领、议待士、议选练、议军资、议召募、议徵求、议助义”
当然也有明白的文官,比如杨鹤就上书曰:“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
还有户科给事中官应震建议广开武举,这样不但选拔出将领,还能挑选一些士兵,也能省去不少饷银。
当然,大部分的上书都被万历皇帝搁置。
皇孙朱由楫看到这帮文官上书的内容,大部分都嗤之以鼻,这些人说的头头是道,但是根本没涉及到根源,像姚宗文、张国祥、忻城伯赵世新等人的上书全是废话!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基本就是嘴炮!
朝廷要的不是准备议什么,而是具体解决的对策!
只有杨鹤算是说道点子上了,将辽东惨败的原因说清楚了,就是经略指挥失误。
朱由楫觉得杨鹤说的不够透彻,也鼓动着和一些勋贵哥们上了一回书:
“辽东惨败主要是文官瞎指挥造成的,其次是军备不足、各路兵马不能协同以及不了解敌情等等原因。
要想解决总打败仗的问题,一是让想指挥作战的文官统统滚蛋,恢复武将指挥的祖制;
二是严查贪墨军饷军需的各级文官和武将;
三是发展各式新武器,加强技术优势
四是总结失败原因,比如辽东惨败中,建奴与明军的武器装备、战法等等差距”
就在各级官员外加皇孙惨烈撕b的时刻,大明朝万历四十七年科举也到了关键时刻。
鉴于万历皇帝有时清醒有时嗜睡,首辅方从哲代表百官向万历皇帝建议增加进士名额,一直致力于降低官员数量的万历破天荒的同意增加五十名额,让朝中衮衮诸公弹冠相庆。
老迈的万历皇帝也没忘记慧眼识人的皇孙,自打三年前将洪承畴破格提拔到探花后,洪承畴不负众望,先是平定山東乱民,又搞定的福健叛乱,总算让被国事弄得焦头烂额的万历皇帝有些慰藉。于是这次科举殿试依然让皇孙选出英才。
这可难坏了朱由楫,上次原本是要搞臭洪承畴,将他清除官僚队伍,没想到把老汉奸搞成了探花郎,而这次科举朱由楫两眼一抹黑,对明末史几乎一窍不通怎么挑贤才?
朱由楫拿着会试名单,从一甲看到二甲,一个都不认识,三甲也没……
“袁崇焕!”朱由楫大叫一声道。
别人不认识,这个私自斩杀毛大帅的“圆嘟嘟”可是臭名远扬!
有些人认为圆嘟嘟是能挽救大明的名将,在朱由楫看来,这个袁崇焕简直就是个勤奋的坑货!
不过,有了洪承畴洪小汉奸的教训,朱由楫说啥也不会和圆嘟嘟有一丝一毫的接触。洪小汉奸虽说也该杀,但是毕竟能力在那摆着,对付建奴差强人意,对付农民军还是有些能力。
至于袁崇焕,只能恶心一下圆嘟嘟了。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十五,就在辽东大战结束后不久,殿试开始了。
朱由楫毫无意外的出现在殿试考场,其实皇孙在科举场慧眼识人的能力早已经传开,特别是前来考试的许多准进士们,纷纷用期待的眼光等着皇孙的“临幸”。
朱由楫不紧不慢的走在奉天殿外,不时的向对视的考生们点头示意,每当走过准进士时,都会传来没被选中的叹息声。
忽然,影帝附体的皇三孙子站立不动,亲切目光落在前面一个瘦小的考生身上,这个考生三十多岁,颧骨突出,单眼皮,脸色黝黑,同样用炙热的双眼看着朱由楫,恨不得上前一把将皇孙拽到面前。
朱由楫眼中泪水在打转,一种相见恨晚,求才若渴的目光盯着这个瘦弱的考生,慢慢走过来。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轻轻碰了碰在龙椅上打瞌睡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抬头看见不远处的皇三孙好像找到了贤才,顿时打起了精神,盯着皇三孙。
朱由楫已经来到那个考生面前,而那个考生激动不已!只要皇三孙子在自己面前有所举动,哪怕在自己桌子上拉一堆便便,自己也能飞蝗腾达!毕竟自己的成绩最多三甲中游,与一甲简直天壤之别。
那考生已经心猿意马,思路混乱,脑僵空白,下笔无神。
突然,皇三孙子一抬手!
考生的小心脏噗通噗通乱跳,已经到了嗓子边上,要不是在考场上非得跪在皇孙面前不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