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皇帝决定(三更)(1/2)
三月十八日,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郡太守刘卫的奏章到达洛阳,幽州大捷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城传播开来。
卢植得知家乡无虞,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暗道,这高顺确实有两下子,既能打击异族,又平息了动乱,确保幽州平安。
而其他士族高官却感觉憋屈,又让小小竖子拔得头筹;于是鼓动皇帝尽快出兵,不能让高顺独享战功。
看完郭勋的奏章,刘宏心中大喜,没想到幽州也有这么多兵马,这样的话京城就可以少派一些官兵出征了,能节省他大笔的军费。
张让擅长察言观色,猜出皇帝的心思,于是建议道:“陛下,臣建议由幽州和高顺同时出击,迅速评定冀州局势为好。”
“哈哈,好事不能让那他独占了,必须给他们施加一点压力。”
“陛下有何妙计?”
刘宏说道:“若他们联手收拾冀州黄巾,肯定会轻松获胜,战后朕要付出很多的赏赐,且战后他们实力会更加强横,这是朕不愿意看到的,必须借黄巾贼来削弱一下高顺的实力。”
“黄巾贼不是他们的对手,如何削弱他们呢?”
刘宏笑道:“哈哈,这好办,朕自有办法。按郭刺史的奏章看,协助守卫蓟县县城的护乌桓校尉府的军司马房良乃高顺手下,令其带领军队援助青州,高顺指挥剩余人马消灭冀州黄巾贼,这样把他们的军队分开,实力必然减弱,若是战败,则战后就不用太多的赏赐了,同时能削弱他们的实力。”
“陛下睿智!只是把军队都调走了,幽州如何防守?”
“不用担心,他们有高顺帮助招募的4000官兵来守卫城池,肯定不会有事的;同时升迁幽州刺史部兵曹从事,现涿郡行太守事向富为涿郡太守,这样的话必保幽州无虞;让军司马房良和军候徐晃带领3000多步兵,以及他们所辖的骑兵援助青州;高顺剩下的官兵则不足万人,要是打下冀州,不知道还剩多人;这样的话不就能轻松达到削弱他们实力的目的了吗?”
“陛下,万一他们获胜了,战功巨大,想必赏赐会很庞大;而且,他们要是战胜了,部队肯定会扩充很多,臣怕尾大不掉啊。”
“哈哈,要是他们获胜了,相比军费开支,支出一些赏赐,还是合算的;再说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奖赏他们一个太守之位便可;朕早就给他扩军的权利了,随便他们扩军招兵,只要不用朝廷钱粮便可,要是他招兵过多,朕反而可以从其手下调兵,既节省了钱粮,又能分化瓦解他的手下。”
“陛下,他们已经有代郡、上谷郡和巨鹿郡这3个太守之位了,要是再赏赐太守之位,就更不好节制了。”
“无妨,到时候可以把房良任命在青州为太守,那里被黄巾贼破坏的比较严重,朕估计,那些地方的太守之位肯定不好卖,且能分散他们的军事力量;反正那里已经被黄巾贼蹂躏的破败不堪了,正好让他们重建,咱们还能收千万卖官的钱,总之,朕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若他们不就任,那就不能怪朕不赏赐他们了。”
“是,陛下。那朝廷这边如何出兵呢?”
“计划不变,命令卢植为北中郎将,带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南阳战场,夺回宛城,消灭张曼成;左中郎将皇甫嵩及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各家族捐助的家丁勇士,讨伐颍川、汝阳、东郡等地的黄巾军,务必消灭彭脱、波才等黄巾渠帅;三人军队平分,每人带领一万五千官兵。”
“是,陛下,臣记住了;不过每支部队仅一万五千官兵,是不是太少了?像汝南郡便有十多万黄巾贼。”
刘宏怒道:“哼,要是带领一万五千大军而不能战胜那些乌合之众,那便是他们无能。高顺仅仅带领几千兵马,便能战胜近六万黄巾贼,斩首二万五千多,可见这些反贼的战斗力是很低的。”
“是,陛下!那什么时候出兵呢?”
“明天先下圣旨,幽州那边接到圣旨后3天内出兵;京城这边需要查个好日子,祭奠之后方可出兵,争取让他们差不多的时间出兵。”
“是,陛下。”
圣旨一经尚书台确定,京城内消息灵通的家族便已知晓。
大家族在羡慕卢植等三人获得出征机会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嫉妒高顺势力竟然占据了两路大军,他们肯定能获得足够多的军功;至于任命高顺为巨鹿郡太守,则被他们无视了,那里战后肯定会被打成一团糟,他们不会羡慕那种地方的太守之位。
不过大部分中小家族还是很满意的;大的家族出了1000家丁甚至更多,家族中优秀后辈皆作为初级、中级指挥官参战,分别担任军候或者军司马等职;小家族则是几家凑1000人,后辈在军队中至少担任一个屯长或者军候的职位;这使得他们顺利踏入军界,并拥有一个高起点,比寒民人士强多了,至少不用从小兵做起。
有些家族,那怕家族后辈中没有武将,也派出了优秀的旁支子弟或者家生子来带领军队,对这些人来说,这无疑于一步登天,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得他们对家族更加忠心耿耿。
在他们看来,黄巾贼只是人数众多,战力绝对很低,这是他们分享战功的盛宴,任何家族都不想错过,全都踊跃参战,像袁家就派出了2000人的家丁队伍,分别由袁绍和袁术带领;曹家也派出了一个千人家丁队,由曹操率领。
就算是文官世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