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灵修方法(3/3)
,消除大脑内的杂念,感受自身灵场的存在和律动。这个过程中,配合调息效果会更佳。
当打坐的时间久了,修习者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左右摇动或飘荡的感觉。
这个时候不要惊慌,心中亦不应起杂念,安心处之,并于入定中,继续深入强化这种感觉和状态。
3当修习者熟练了调息和入定后,基本上就可以明白何为觉知,如何觉知。
如果还不明白,那可以尝试在调息和入定的过程中,思考觉知的含义。
觉知,和注意力,仅一纸之隔,却犹如隔山。
捅破了那层纸,修习者必会豁然开朗;
捅不破那层纸,修习者必会迷惘不清。
此中修习者悟性的高低,当彰显其意义和价值。
4因灵场是大脑神经元的规律性运作产生,故此加强神经元的运作即是加强灵场的方法。
如何加强神经元的运作?
勤动脑,勤思考,勤向自我内在的反思。
动脑、思考、反思,本质都是对自身大脑神经元的运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会消耗大脑能量。
不过,适时的用食物作为补充即可。
在平时的入定和调息过程中,灵修者属于另一种加强灵场的方法——直接跳过神经元的运作,利用无的精神,来主动强化意识和灵场状态——即用觉知对视自身灵场(注意力焦注自身意识的存在感)
注:
无的精神,属于更高层次的概念,以传承者目前的灵场层次,不宜深入接触。
故,传承者在修习的过程中,只需要知道存在这个东西即可,无需多虑。
注:
灵场修行,因是强化的大脑神经元运作,所以容易在强化了灵场后,引起神经性耳鸣等症状。
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因为修习者,主观意识强化灵场,导致**、灵体、磁场身体三态平衡被打破。
提高后的灵场,因大脑神经元的运作加强,故会对耳神经或其它**神经进行辐射和干扰。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比较通俗的是,通过加强**的锻炼,来提高**的综合活力指数。
也可以利用某些生物科技手段,改变基因,强化身体。
出现神经性耳鸣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以不予理会,只要修习者自身明白自身所遇何事,而静心待之,不引起自身的心理精神等的压力不适,那就没多大实质性影响。”
因为是意念连接,所以很快,李鑫就把这篇《灵场息定法》浏览了一遍。
“觉知对视意识,间接强化灵场?
好在入定和调息,我都有了解过,这对我而言,倒也不算难理解。”
看完了一遍后,李鑫陷入了对过往记忆资料的回忆。
他最先想到的,是《黄帝内经》中有关调息法的记载: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随后,他又想到了古人养生术中的一句话: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之后是道家有关呼吸法的记载:
“微微绵绵息自平,
吐故纳新气血盈。
息息归田真气动,
调畅百脉修真功。”
接着是佛陀(佛祖释迦摩尼/世尊)在世时,所传授记载的安般法门,即观呼吸法:
“修习此法,要在闲静无人的地方,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排除杂念,意念观照鼻端的出入息。
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
出息短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
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
还要尽量遍观身体的入息、出息,皆悉知之。
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
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思绪流转,最终李鑫的记忆资料,定格在了21世纪有关腹式呼吸的现代科学理论研究上:
“腹式呼吸能够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而膈肌的运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量。
研究证明:
膈肌每下降一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毫升。
坚持腹式呼吸半年,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四厘米。这对于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处,是老年性肺气肿及其他肺通气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
腹式呼吸的好处:
一般哺乳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加大了消化系统的动力,进而增强、激活其功能,利于排除聚积在肠道毒素及内应力的释放。
为什么腹式呼吸对生命如此相关?
因为腹腔内藏着除心、脑、肺之外的全部脏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