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4/5)
州定兴(今河北保定定兴)人,是元朝初期;即蒙古国时期,中原地方武装中有名的军阀头目之一。金国未灭的时候也做过金国的官,和蒙古人打过仗,战败被俘以后降元,蒙古人还让他做原来的官,张柔降元以后扩张势力,一度占据以保州(今河北保定)为中心的三十多座城市。
蒙古围金汴京,攻克蔡洲的战役,张柔都有参加,并立下功劳,元太宗窝阔台提拔他为万户,兼管军民,算是认可他做独占一方的军阀。
张柔这个军阀当得很牛,蒙古人的帐,有时候他也不买。
元史载:燕帅孱赤台数凌柔,柔不为下,乃谮柔于中都行台曰:“张柔骁勇无敌,向被执而降,今委以兵柄,战胜攻取,威震河朔,失今不图,后必难制。常yu杀我,我不敢南也。”行台召柔,幽之土室,孱赤台施帐寝其上,环以甲骑,明ri将杀之,孱赤台一夕暴死,柔乃得免。
这个孱赤台想弄死张柔,结果自己先死了。
张柔为蒙古人卖命,打了金国打宋国,是蒙古人最得力的鹰犬。
蒙古人给了他很多封赏。至元三年,加荣禄大夫,判行工部事,城大都。四年,进封蔡国公。五年六月卒,年七十九。赠推忠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谥武康。延祐五年,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活着是国公,死了还混了个王爷,比岳飞韩世忠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张柔打仗厉害,生儿子也厉害。元史载:子十有一人,弘略、弘范最显。八儿子张弘略继承了他蔡国公的爵位,老九张弘范得忽必烈赐尚方宝剑南下灭宋,也立下大功。
这个张弘正,应该是张柔第十个儿子。
在历史上,就是这个张弘正,在五坡岭活捉了文天祥。
想必也是个能人。
史料记载,张弘正的哥哥张弘范二十岁时,长。身长七尺,仪表出众。长须拂胸,丰采翩翩,是一位美髯公。
张弘正三十左右岁模样,作为张弘范的弟弟,仪表也算是出se。中等个头,身体结实,面容方正,有一种干练的军人气质。
罗石虽然知道这张家一家子都是汉j,对张家父子也没有什么成见。
国人自古有知人论世的说法。
一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要评价一个人物,必须议论世事的得失。了解鉴别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
罗石认为,在宋末的时代背景下,张家父子作为身处北方的汉人,被南宋朝廷遗弃报国无门,“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张家父子没有对南宋朝廷效忠的义务。
就是他们有心投奔南宋,南宋君臣也不会接纳他们。
淳佑六年(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不想再跟蒙古人混下去了,便秘密向时任南宋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的孟珙请求投降。孟珙不禁大喜过望,急忙上书请求朝廷予以批准。
范用吉身为蒙古河南行省的军政长官,一旦归顺过来,显然会在军事上对南宋大有裨益,但结果“珙白于朝,不从。”
而且,按照按照南宋君臣的一贯做法,就算接纳他们,也是只有利用没重用。
历史上,和张家同样出身的山东李檀投奔南宋,一度被封为郡王,后发动叛乱占据济南,被围四月,粮尽援绝,求死不得,最后被斩杀。自始自终,南宋朝廷也没有给他什么实质x的帮助。
南宋时期,汉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普遍觉醒,就是南宋统治区,有民族意识的汉人也不多。
而且,张家父子,给人打工,还是很卖力气,很负责任的,忽必烈提拔重用张家父子,得到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
最重要的,张家父子虽然是汉j,却没有大规模屠杀过汉人。
在崖山,张弘范在宋帝君臣战败投海以后从海里救起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第一个为文天祥做传的亡宋礼部侍郎邓剡;
张柔保靖一方也让生活在北方的汉人少受了不少磨难。
总之,罗石认为这个张弘正还可以争取挽救。
于是,罗石问明身份,就直接问:“我听闻,汝父也曾与蒙古人交战,战败被擒,降了以后,多有成就,今,汝亦战败被我所擒,可愿降我乎?”
也不废话,直接抬出张弘正他老爹的事情,就问你降我不降?
要是不降,罗石会直接给他一枪要他命。
张弘正有他老爹的榜样,只略犹豫,就答应投降效忠罗石,也算是机灵果断。
这边,罗石收服了张弘正。那边,范例领着带常昆到船上四处参观,也有收获。
常昆是个土包子,,跟着范例上了亚荣号就看傻了眼,这一艘大铁船,高有三丈,长五十丈船板是铁的,甲板是铁的,无风自动,不畏风浪,速度快逾奔马。有了这样的船还怕不能横行海上?
常昆自幼受到的家族教育,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复国,恢复大周。
常昆从金国混到蒙元,从北方混到南方,当过山贼做过军官,也是见多识广有些见识。
知道要是凭自己混,一辈子复国无望。
自从被穿越众俘虏,见到穿越众的实力,就起了些借助穿越众的力量复国的心思。
常昆这个人的心理,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很有些相似,一门心思就是想复国当皇帝,哪怕是到海外弄个个小岛,过过做皇帝的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