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久久看书网(99kshu.com)

首页 >>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 >> 第25章 苏轼(三十九首)(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kshu.com/53727/

第25章 苏轼(三十九首)(3)(1/4)

本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词的代表之作,通过本词可以了解其主要风格特征。全词以怀古为题,借此抒写自己的胸襟抱负,亦即他的报国之志,不遇之感。一开始就显得气势阔大,从奔腾而逝的江流想到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再从人到地,点出眼前江边,也即那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接着写山,是崖峭壁;写水,是冲飙怒潮。山水相激,浪飞涛涌。月光下的千里江山,峰奇波谲,使人联想起当年赤壁鏖兵时多少龙腾虎跃的豪杰。在此不仅照应了起首的“英雄人物”,又为周瑜出场安下了伏笔。

下片“遥想”两字,是承上片而来,接着形象地赞颂了这位力主抗敌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卓越识见是与作者向来强调抵御北方之敌的思想相一致的,周瑜的丰功伟业又是作者心向往之而无法企及的。词意至此,盘旋而下,由古及今,从人到己,道出心中不可抑削的怅恨之情,思想亦由开朗转入低沉,终于迸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喟,散放着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

本词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善于使用联想、衬托、对照等手法进行概括,开头就借助壮阔奇伟的江山,使人产生联想,引出势崩山川的赤壁之战以及鏖战过程中的许多豪杰,用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并以此对照自身的失意沦落。从内容上看,诸如写景、咏史,到抒情、言志,无不反映出作者创作视野的广阔,想象力的纵横驰骋,题材含义的丰富。作者又善于挥洒自如地驾驭艺术语言,以富于个性特征的笔触点染山水、抒绘情性,构成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经过作者自己和后起词人不断的创作实践,终于形成与婉约词派相抗衡的豪放词派,并且对宋诃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1,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2,何时忘却营营3。夜阑风静縠纹平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1东坡:本来是黄州的营地,原为一片荒地(约数十亩),苏轼来黄州的次年(元丰四年)在这里经营开垦之事,为了仰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垦地种花的事迹,就把这块地取名为东坡,建筑了一所“雪堂”。并以这个地名作为自己的别号。据《苏诗总案》:“壬戌(元丰五年)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临皋:是苏轼在黄州的寓所,面向长江,本词就是写他秋夜醉归临皋的情景。

2身非我有:《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认为人身得之于自然,这是道家思想。这里苏轼借此暗示自己对被看管的不幸处境的不满。

3营营:原意为往来不停。引申为名利之争。《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4縠(hu胡)纹:纹是绉纱。縠纹,指水面波纹如同绉纱。

【简说】

《避暑录话》记载了本词的写作经过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对苏轼贬谪生活和思想活动的了解:“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词……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上片写醉后归来。“倚杖听江声”,是从大自然的音响(天籁)之中理解到人生的真谛。亦即要求摆脱束缚,获得自由。

下片要“忘却营营”,但只能找一条消极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的消极面。传说最后两句,曾惊动了朝廷,可见作者曲消极思想,是现实社会对他的压抑所造成的。

卜算子

黄鲁直跋云: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缺月挂疏桐,漏断1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2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3。拣尽寒枝不肯栖4,寂寞沙洲冷。

【注释】

1漏:漏壶,古代计时器。用铜壶盛水,水从壶中漏出,水浅而露出箭上度数,从而知道时刻。夜深壶水已少,听不到滴漏声,故称漏断,也即夜深之意。

2缥缈:隐隐约约。形容孤鸿的影子。

3省(xing醒):理解。

4这句反映作者不肯轻易随声附和的孤傲品格,《苕溪渔隐丛话》指出:“鸿雁未尝栖宿树枝,唯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其实这本是作者借雁述志之语,着重在“不肯栖”三字。

【简说】

本词亦是元丰五年秋所作。先写(幽人)在月夜人静之际独自徘徊,犹如翩翩鸿影。接着刻划孤鸿形象,这也是作者的内心自白,“惊起”两句,既写孤鸿神态,又诉述了无人理解自己的苦衷。“拣尽”句表达了不肯随俗浮沉的高洁品格。词意含蓄而语气坚定。

《蓼园词选》说:“此东坡自写在黄州乏寂寞耳,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下专就鸿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亦承认是有所寄托之作。

满庭芳

公旧序云: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

堂邻里二三君子1。会李仲览2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3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4。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5。坐见黄州再闰6,

状态提示: 第25章 苏轼(三十九首)(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